近期,有幸拜读了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合上书本,“成为”二字久久萦绕心头。它不像许多成功学书籍那样提供一套明确的方法论,而是以一种坦诚、有力且充满温度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成为”自己的漫长旅程。这本书给予我的,并非遥不可及的偶像崇拜,而是一种深刻而亲切的共鸣—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与生活中都可能面临的挑战与突破。
米歇尔将她的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这恰恰与我们每个人的职业与人生轨迹不谋而合。
首先,“成为我”—教育的基石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米歇尔从芝加哥南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走出,她凭借不懈的努力进入普林斯顿和哈佛。这段经历深刻地提醒我们,持续学习与专业精进,永远是“成为”自我的基石。在公司里,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资深同仁,我们都需要保持一颗“空杯心态”,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正如米歇尔所言:“你的故事,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的背景与经历都独一无二,认识并珍视自己的价值,敢于在团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是走向成长的第一步。
其次,“成为我们”—在协作中寻找平衡与共赢。书中,米歇尔与贝拉克奥巴马的关系,不仅是爱情的结合,更是两个独立灵魂在事业与家庭间的不断磨合与支持。这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团队协作的艺术。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沟通与互相成就。我们或许都经历过与不同背景、不同思维的同事共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又能欣赏并融合他人的智慧,达成“1+1>2”的效果,是“成为我们”这一课题的核心。米歇尔展现了强大的平衡能力,在支持伴侣宏伟抱负的同时,顽强地守护着自己和家庭的需求。这启示我们,在追求集体目标的同时,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成为更多”—责任担当与影响力的拓展。成为第一夫人后,米歇尔没有止步于光环之下,而是选择了健康、教育等具体议题,将平台的影响力转化为切实的社会价值。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业领域之外,我们能否“成为更多”?或许是为团队成员提供一次无私的帮助,又或许是为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当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去影响和帮助周围的人与环境时,我们的职业生涯便获得了更深刻的意义。
《成为》这本书,最终告诉我们,“成为”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永不放弃的成长过程。它无关头衔与地位,而关乎我们是否在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充实、更坚韧、更具同理心。
公司的平台,正是我们实践“成为”的最佳舞台。在这里,我们学习、协作、创造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重新定义和发现自我。愿我们都能从米歇尔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不为自己设限,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挑战与机遇,在“成为”的路上,携手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纷呈的故事。
工程三部 兰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