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型信息的建立
1.应该仔细观看并记录CAD图纸,先看图纸的比例是否正确。
2.然后记录建筑名称,建筑单位,设计单位,地上与地下层数,建筑面积,檐高,主体抗震等级,室内外高差,设防烈度,砼强度等级,钢筋平法,钢筋保护层等。
3.找出信息后还应该正确的分割图纸,因为目前只绘制墙柱所以CAD中也只分割了墙柱图纸,在分割图纸的同时应该讲墙柱中所给的信息进行梳理与理解,尤其是图纸中所给的小说明应更加注意,我觉得当我们在绘图前只有对我们的图纸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绘图效率,理解它绘制的原理才能让我们在绘制时思路清晰,减少错误率。
关于这方面我也犯过不少的错误,主要是粗心大意的原因和对建立图形的规则不太清楚,这个方面曾经犯过的错误有:未修改构建的保护层;工程的抗震等级不正确;砼标号不正确;未填写设计单位;檐高错误;楼层数不符。
二、框柱的建立
框柱这方面主要是在框柱识别的时候,它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柱表的形式,一种是柱大样的形式,在这方面绘制时主要的问题有:
1.识别完成后应该检查识别后构件的长度,箍筋的尺寸,间距是否正确。
2.还有自动识别完成后应检查是否有尺寸不符,错位或是没有识别上的问题,若尺寸不符时应检查该构件的尺寸是否正确,当大样与图中所给的构件尺寸不一致时应按照大样中的尺寸进行绘制,并写项目纪要。若是错位,则应该与图中所给的位置与相邻楼层进行对比来调整该柱子的位置。
3.还有就是自动识别完成后还应检查是否有新建构件,一般识别时电脑新建的构件往往都是没有配筋的,这点也应该特别注意。 最后一点是关于框架柱的顶层与最底层应该将边角筋分开输入,主要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在软件的节点设置中有关于柱子纵筋深入基础锚固形式,一种是全部渗入基底弯折,另一种是角筋伸入基底弯折,所以框架柱的边角筋会影响钢筋在顶层与底层的算量。
三、暗柱与剪力墙的绘制
1.关于暗柱它一般都是异形柱,所以往往都是以柱大样的形式所给出的,有时约束边缘还会与暗柱大样在一起给出,所以在电脑识别时往往有许多的错误。
2.暗柱钢筋的排布方式会比框架柱复杂的多,所以电脑有时也无法识别,我们就应该在电脑识别后挨个去检查暗柱,查看构件的各方面是否有误,当我们检查一层后也能大概清楚该软件对这份图纸哪方面无法精准的识别,在绘制其它层时就应该多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暗柱与框柱的问题也大体相同所以两者可以相结合去改正。
关于剪力墙构建,地上往往都是以剪力墙表的形式给出的,所以只需要识别出来就好,在识别时碰到的主要问题有:
所属楼层判别错误,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改正来正确的识别;
关于外围剪力墙的绘制方向问题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进行绘制,因为外墙的内外保护层与钢筋往往不一样,在绘制时沿箭头左边为外侧,箭头右边为内侧,所以需要按顺时针绘制;
对于剪力墙内墙我们也可以进行自动识别,但是识别过后我们还应检查剪力墙是否识别正确,是否有漏画,断开的现象。在绘制剪力墙时还应该注意剪力墙需要填充暗柱。还有就是碰见人防门时也应该拉通绘制。
四、约束边缘与连梁的绘制
约束边缘与连梁算是对上述暗柱与剪力墙内容的一个补充,关于约束边缘。
1.它的命名应按照YSBY-长*宽-与其所接触的墙型号-与其所接触的暗柱型号来进行命名。
2.在绘制前应该仔细观察它的大样图,观察它是否存在大箍筋,拉筋或纵筋,主要是大箍筋,因为有些约束边缘有有些没有,一般有箍筋时拉筋就不在边筋上布置反之则需布置。
3.约束边缘的纵筋一般情况下跟剪力墙的纵筋间距及型号一致,箍筋一般与暗柱箍筋型号相一致。关于约束边缘的大箍筋计算规则需要熟悉掌握,这里也是约束边缘的一个易错点。
4.在绘制时应该注意约束边缘的方向,在布置时没有角筋的一端应与暗柱相接触。
关于连梁的绘制主要是在识别时会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
因为表中的侧面钢筋一般带有G或N,在识别时应将两个字母删除,倘若是G则识别完后无需改动,倘若是N则需在识别后添加字母。
所属的楼层无法识别或者是识别错误,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前面的楼层编号软件无法识别,我们可以将楼层编号中的信息改为软件能识别的信息例如楼层号等,在修改时应该将楼层编号先清除匹配然后修改,否则楼层编号这一栏是无法修改信息的。
在连梁识别完进行绘制时,一般不用自动识别功能,因为LL不能伸入到墙柱内而自动识别出来的LL往往会有这个问题,所以在LL不多的情况下用直线绘制才是明智的选择。
五、地下剪力墙与墙洞
地下剪力墙外墙与地上不同,它往往会给出墙身大样,所给出信息也很多,所以应注意的问题也很多,例如:
1.观察墙顶是否布置压墙筋或者暗梁而且在该墙顶标高的楼层才需布置。
2.有些地下剪力墙大样的高度会包含数层,而层数不同可能剪力墙的纵筋或水平筋也不同,需认真观察。
3.剪力墙拉筋的节点设置,查看图纸说明剪力墙拉筋的节点是双向布置还是梅花布置,布置方法不同钢筋量也会不同。
4.熟悉掌握垂直加强筋的计算方法,还有就是看其位置在哪里就布置在哪里,不是每一层都有的,尤其是剪力墙向上复制时应该特别注意。
5.剪力墙纵筋在基础底部的弯折查看是否给出准确的长度,如果给出则应在节点设置中进行修改。
6.上文中提到的顺时针绘制,地下剪力墙应该更加注意这个问题;7.标高问题,大样中所给出的标高可能不是层顶标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
关于墙洞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是离地高度,因为CAD图中有时不会直接告诉你,而是给出其洞底标高或洞顶标高,这是就应该计算其离地高度。
2.是墙洞周围的加筋问题,一般会在结构说明中给出,这里需要结合平法熟悉的掌握大洞口周围暗柱与暗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本次总结的基本都为竖向构件,所以需要特别主要竖向构件的最底层的底标高应该改为基础顶标高。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没有学习多少的东西,没想到总结下来有这么多,这也是第一次这样梳理总结,在脑中从识别CAD开始到最后看自己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完整的理下来,感觉自己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完整的梳理,对之前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更加连贯的认识,这种方法很好,以后我应该不定期的对自己之前所学的东西进行总结。
工程四部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