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信息发布:希格玛工程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2-10-07       浏览量:1804      

EPC:工程(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建设(Construction),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承包产业的总称。工程:从工程内容总体策划到具体的设计工作;采购:从专业设备到建筑材料的采购;建设:从施工、安装到技术培训,交付前试运行等。业主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委托给一家工程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全面负责。又称“交钥匙”工程。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20世纪70年代左右起源于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较多,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流建设模式之一。

目前随着国内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政策引导与规范健全,EPC模式因其在项目投资控制、工期、质量及风险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市场青睐的选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促进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和发展,于2017年5月4日发布的第1535号公告《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规范明确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或者BIM建造技术的项目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1]。

GB/T 50358-2017规范编写组随后又出版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实施指南》,对新版规范进行了系统权威的解读,对提高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建市规〔2019〕12号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为EPC工程总承包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完成对工程设计、材料设备采购以及建设的统一管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整个工程可以合理有序的进行,实现对工程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有效管控。在该形式下的施工合同关系明了、科学合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协调和管控。以下从模式策划、项目定位、实施主体、招标投标、计价模式、工期控制、投资控制、实施管理等几个方面浅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模式策划:EPC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型工业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石油、冶金 、电力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项目,学校、公园、市民活动中心、会展中心、轨道交通也在采用EPC总承包模式。采用EPC模式的建设项目都有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采用EPC模式,在设计的同时进行设备材料的采购,而且设计和施工实现深度交叉,从而有效的缩短了建设工期。房屋建筑工程由于很少涉及到复杂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目前多采用传统平行承包模式,如查询近三个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布的工程建设领域EPC项目招标公告共21条,涉及工业、市政、教育类项目16条,房屋建筑项目4项;在近一年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在66个工程建设领域EPC项目招标公告中,24个为工业、市政、教育类项目,5个为房屋建筑项目。由以上数据可见,EPC模式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略少,但是目前我国也在积极探索EPC模式在房建项目上的应用[2]。

项目定位:《管理办法》中指出“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如果业主在前期对于项目的策划欠缺,定位不准确,导致后期发生大的变更,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管理风险。

实施主体:《管理办法》第十条“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工程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或者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第十一条“工程总承包单位不得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代建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招标代理单位”。

招标投标:EPC模式下,建设单位一般只能给出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以及设计标准,还无法提供详细的设计图纸。EPC项目规模大、专业技术复杂,承包商投标的风险很高,一般的承包商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会放弃投标。很显然,其结果会大大降低承包商之间的竞争性。另外由于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及技术能力对工程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建设单位需慎重选择EPC总承包单位,需在项目招投标阶段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计价模式:EPC模式下,企业投资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宜采用总价合同,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应当合理确定合同价格形式。采用总价合同的,除合同约定可以调整的情形外,合同总价一般不予调整。总价合同将大大降低传统承包模式下的“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风险。除总价合同外,还可选择“成本加总承包管理费”合同。

工期控制:相对于传统施工模式,EPC模式由于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高度融合,避免了设计与施工的脱节现象,可大大缩减工期。中建五局同时承担了某省两个市20万平方米的医院项目,采用传统模式的医院,从项目立项到医院开诊,共耗费四年的时间。而采用EPC模式的医院,仅25个月就完美收官。

投资控制:对于总承包商而言,EPC项目承包商承担了较多的管理工作以及较高的风险,必然要在报价中加大风险费的比例。如果一个承包商善于控制这些风险,就能最大限度地将报价中的风险费转化为利润。这样高风险就给承包商带来较高的利润空间。

对于业主来说,由于承包商是项目的唯一责任人,可以统筹安排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度融合,减少变更索赔费用,由于建设期缩短,可减少建设期利息等费用,可提前运营产生效益,虽然表面看起来合同总价会高一些,但是工程总投资会比采用传统模式要低一些。

实施管理:传统模式下,业主需负责项目全生命周期工作,包括项目立项、可研、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消防报审、人防等数十项报批报建手续;工程设备、总分包的招标与管理;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规划、环保、人防等专项验收;竣工档案移交与竣工验收备案。业主需集合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管理,而当项目完成后,这些人员却面临着如何安置的难题。

在EPC模式下,业主只需完成项目的前期的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负责提出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而把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的全部工程都交给了承包商。业主并不介入具体的工作,一般只对承包商进行审核,按照合同中规定的付款计划表向承包商支付工程款。业主项目管理任务少[3]。

虽然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将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大量管理工作转移给了总承包单位,但并不意味着业主可以高枕无忧,坐等收钥匙。任何模式下,设计费用虽然只占到合同总价的1%,但却决定着75%以上的建设成本,设计阶段的管理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是总价合同,工程总承包单位同时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建设单位对设计的控制要弱一些,需防范工程总承包单位为节省资金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设计标准”的风险,虽然投资得到控制,质量问题却更加凸显[4]。

如果是“成本加总承包管理费”合同,需防范总承包单位为提高成本,超标准,超规格设计,过于保守设计,或设计中出现垄断及独家产品,增加认质认价难度,此时需要加大施工图审查力度,前期做限额设计要求尤为重要。

以上从模式策划、项目定位、实施主体、招标投标、计价模式、工期控制、投资控制、实施管理方面浅谈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EPC模式由于可以充分发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优势,激发总承包单位的设计优化动力,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协调,更好地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安全、工期,从而实现业主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双赢的局面。

工程四部  谢青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