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覆盖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可以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占建设周期时间比较长,参与建设的单位比较多,建设资金投入量最大,并且实际实施中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它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有合同管理、施工图预算、材料、设备的认质认价进度款、设计变更等等。
1.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统领性文件,是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施工合同,要明确承包人的施工范围,要熟悉合同条款中发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工程造价的计价原则、设计变更、进度款支付等等进行充分的理解。
2.施工图预算:在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后,现场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需要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
2.1建设项目中专业划分比较多,例如有结构、建筑、粗装修、精装修专业、景观、绿化、电气、水暖、通风等等。在施工图预算审核中也往往也是按专业进行人员安排,每个人负责自己的专业部分预算,各个专业交界的部分容易重复计算。例如精装修与粗装修之间的界面划分、景观绿化回填土与结构工程回填土的界面划分等等,所以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各个专业之间的施工范围是否有重复。
2.2对合同条款约定的施工图预算计价原则进行熟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审核。
2.3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图纸版本比较多,首先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核实确定最终的施工图纸,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计算工程量,避免因为图纸问题带的返工计算。
2.4对定额子目的套用是否正确进行审核。
2.5审核材料价格是否有认价资料。
2.6与对应范围的设计概算进行对比,工程造价是否超出设计概算。
3.材料、设备认价: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控制造价成本,需要建设单位对材料、设备进行认质认价。
3.1首先根据合同的预算确定哪些材料、设备需要认质认价。
3.2其次要确定其品牌、档次、型号、规格等技术参数。
3.3根据具体的材料、设备参数进行市场询价。
3.4供货商进行现场谈价。
3.5设计单位对样品进行确定。
4.进度款:根据合同的预算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进度款进行审核,为建设单位付款提供依据。
4.1根据建设单位审批的每月施工完成的形象进度计算每月完成的工程造价,计算应支付的金额。
4.2根据合同约定扣除每月应扣除的金额,计算本月应支付的金额。
5.设计变更:在项目实施中,由于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所以需要通过设计变更进行调整,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设计变更主要有施工范围的变化、材料的代换、位置的变化、场地标高的变化等等,通过对设计变更的造价审核,为建设单位提供是否执行设计变更的依据。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往往存在工程量大、涉及专业多、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问题,所以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周期比较长,工作比较繁琐,时间要求也比较紧迫,所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计价方法和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才能解决工程造价控制中的诸多问题,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工程四部 杜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