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对超高层建筑成本控制的思考
信息发布:希格玛工程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2-12-30       浏览量:612      

随着大型、特大型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土地使用压力不断增大,超高层建筑的推广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压力,但超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建设难度大,因此需要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在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努力实现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关键因素的控制目标。

国内的超高层建筑多为外框架+内核心筒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核心筒+外筒框架柱,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靠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多用于 300 m 以下的超高层建筑;另一类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框架柱,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靠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多用于 300 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超高层的建筑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往往带有深基坑。由于超高层建筑高耸、庞大,其基础通常采取超大、超长、超深的地下结构,而工程的基坑则是皆要到达设计施工与动态监测最高标准的要求。

(2)工程体量庞大。超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其功能旨为多种结构形式的综合体,并且各个单位工程、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体量也依然庞大。

(3)定位较高。超高层项目通常为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不论是外观,还是功能,或者是与同类建筑进行对比,都要经得起检验。项目从规划之初的“高大上”定位,就注定了其与众不同的目标。

(4)功能多元化。超高层建筑项目往往集办公、休闲娱乐、购物、酒店、观光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宛如一座“天空城市”,使得人类文明往“超高层建筑成为小型社会形态”发展也会成为一种可能。

(5)工程进度缓慢。超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庞大,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工程建设的周期将远超普通建筑工程。

(6)投资大、风险高。超高层建筑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工程材料,使得工程造价动辄几十亿。高投资就会导致资金回流周期长,以及资金短缺的风险。

(7)垂直运输压力大。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导致工程材料和工程垃圾的运输存在很大困难。科学的安排组织垂直运输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与工期管控要求。

(8)施工场地狭小。超高层建筑多为城市的标志性工程,甚至是城市 CBD 的核心。深基坑与建筑红线之间的距离较近,加上基坑顶部限制堆载等要求,可利用的施工场地严重不足。

基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总结超高层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方挖运及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

(2)主体结构设计中,高性能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构件、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的合理使用;

(3)幕墙工程深化设计方案的选择;

(4)模板系统的选用;

(5)垂直运输方案设计。

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象征,设计周期长、建设成本高,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就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避免因方案设计的缺陷造成建设成本增加。

工程四部 王小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