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迁精神,争做爱国青年
信息发布:希格玛工程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3-07-13       浏览量:680      

一个选择,决定一代人的命运,一个选择,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一个选择,是远离繁华大都市后的艰苦奋斗。“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更是国家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2005年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会议审议批准,交大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2020年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1年9月,西迁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西迁时,交大校园里流传着三句感人至深的口号: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西迁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西   迁新传人的精神坐标。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听党指挥。

西迁人群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民族大义为先、以家国天下为重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有林大燮和彭康两位同志。热工专家陈大燮作为迁校带头人之一,放弃了大上海的房产和优越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偕夫人首批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去世前,他把自己一生积蓄全都捐赠学校设立奖学金。西迁之时,时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坚定带头迁校,他开宗明义:“我们这个多科性工业大学如何发挥作用,都要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当时的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了西安。

“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时光回溯到62年前,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交通大学师生员工怀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从黄浦江畔的大上海奔赴古都西安,斗志昂扬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中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也有讲师、助教、管理职员、技术员,还有炊事员、理发师、花工等后勤服务人员,甚至包括酱菜厂、煤球厂的工人。“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大学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育英才。“西迁精神”最为可贵的就是体现在全体教职工身上的那种兢兢业业、工作第一的无私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交大更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创新的新模式。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在新时代,西安交大正以“西迁精神”的内涵实质为引领,开创和升华了新的实践内容。

希格玛自2002年成立以来,秉承“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恪守“规范、严谨、客观、公平”的执业原则,完成了两千余项大型建筑工程咨询业务。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希格玛的员工,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好本职工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工程领域发挥好西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瓦。

工程一部  程静

相关信息